关于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暨2010年
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0年3月29日在安福镇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镇财政所所长 朱松清 各位代表: 我受镇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镇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查,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我镇财政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紧扣“三增五兴、三保三促”主题,认真执行镇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各项决议和决定,落实工作措施,严格财政管理,圆满实现了财政预算目标。 2009年,全镇完成财政总收入2532万元,比上年增长12%。1.税收收入1792万元,为预算的100%,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0.3%;2.财政专户收入740万元(包括站办所收入及财政专项收入275万元),为预算的100.9%,比上年增长11.8%。 全年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级转移性收入以及上年结转结余减上解支出后,可用财力为846万元。2009年,全镇共实现财政支出2524万元,比上年增长2.3%,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人员经费171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8%(主要因素是普调工资),上解支出1686万元,其中:上解中央财政945万元,上解县财政741万元,为预算的100%,专项拨款240万元,为预算的108.3%,比上年增长3.7%;科学文化支出2万元,为预算的100%,与上年持平;农林水事务2万元,为预算的100%,与上年基本持平;国防支出14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12.6%;人大政协活动支出4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25%;社会保障缴费8万元,为预算的100%,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他财税事业费14万元(含民兵预备役支出等),为预算的87.5%,与上年基本持平;招商引资支出30万元,为预算的100%,与上年基本持平;商品和服务支出128万元(含公务费、维修添置费、会议费、招待费、差旅学习培训费等),为预算的96.5%,比上年略有减少;预备费10万元,为预算的100%,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他列收列支项目支出215万元(主要指站所),为预算的112.9%,比上年略有增长。 回顾总结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整合资源扶项目,财源后劲得到增强。财政部门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积极筹措资金,落实优惠政策,支持项目建设,培植涵养财源。扶持招商项目。全年在财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挤出30多万元用于招商引资,努力营造了敬商爱商重商的财税环境,支持园区建设。通过财政预算、土地减免、投资融资,协助县委县政府搞好园区征拆工作等办法,加大了园区基础建设力度,园区承载能力明显增强,财税贡献逐年上升;积极向上级争资。抓住中央和省实施“保增长、扩内需”的政策机遇,积极向上汇报,全年到位上级财政各类补助资金 275万元,比上年增加 23万元。 (二)完善机制抓征管,收入目标得到实现。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度冲击、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多点开花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财税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征管举措,狠抓收入入库,确保了收入任务圆满完成;勤征细管抓税收。建立财税联动机制,加强与税务部门联系协调,定期分析收入形势,及时分解收入任务,切实强化征管责任,确保税收及时入库,去年全镇工业企业入库税金 890万元,比上年增长 11.2 %,主体税源更加突出,工业发展对财政增收的贡献进一步加大,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68.5 %提高到 71.6 %,提高了3个多百分点,收入质量得到提升;严控减免抓“两税”。严格实行“先税后证”,加强耕地占用税和契税的征管,从源头上堵塞“两税”征管漏洞,严格执行国家税收政策,不开减征、缓征、免征口子,做到应收尽收;强化稽查抓非税。按照“票据统一、收入统征、资金统管、政府统筹”的原则,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突出稽查重点,规范稽查程序,改进稽查方法,全年对各部门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确保了非税收入及时入库。 (三)调整结构重民生,支出重点得到保障。我们始终把民生民本支出放在财政支出的首要位置,积极筹措资金,优化支出结构,保证了支出重点。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去年全镇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 672 万元,其中:发放低保资金 490多万元,保障了4000多名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发放就业补助资金182万元,新增城镇就业人员 1538人;支持新农村建设。去年镇级共投入三农专项资金 50多万元,积极推进通村公路、农业主导产业、农村安全饮水、蔬菜基地等项目建设,推进文塘社区、总庙村等示范村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大村级组织运转保障力度。对村、居委会按每年不低于4万元的标准予以保障,全年拨付村、居补助86万元。落实各项惠农补贴。通过完善乡镇财税信息网络平台,对32项涉农补贴实行“一卡通”发放,统一由县邮政储蓄银行打卡,全年发放总额420万元;加大卫生事业投入。争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 128.8万元,全镇参合人数达16105万人,参合率98%。 (四)深化改革抓管理,资金效益得到提高。推行财政投资评审。去年我们配合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先后完成了清水村、县城污水处理管网建设工程等项目的评审工作,作到了专款专用;深化政府采购改革。去年将公务车辆定点维修和属财政性资金的工程类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范畴,政府采购规模不断增加,共完成政府采购额 18 万元,同比增长8.3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按照“政府所有、部门使用、专门机构管理”的原则,推行国有资产集中管理,强化了国有资产管理;开展“小金库”重点整治。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对全镇所有站所、村居进行了检查,对查出的违规违纪行为依法进行处理,督促整改,对规范经济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镇财政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政收入总量较小。近些年来,我镇的一般预算收入总量虽然有增长,但是总量仍然偏小,与兄弟乡镇比,我们仍有差距。二是保障能力较弱。主要依靠上级财政较大额度的转移支付来保运转,单位运转艰难。三是资金调度困难。镇财政由于历史包袱较重,收支增长不同步,预算资金调度仍然非常紧张。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安排情况 2010年是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2010年的财政工作,对继续推动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2010年全镇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化财税征管,加大争资力度,不断扩充地方财政实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高度关注民生,提高保障水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深化财政改革,着力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结合我镇实际,2010年财政收支预算初步安排如下:全镇共安排财政总收入2840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2.3%。1、税收收入安排1798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3 %。其中:国税1256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地税532万元,与上年持平;耕地占用税和契税10万元。2、代管财政专户收入479万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资产收益230万元,其他收入85万元,站办所收入164万元。3、财政专项收入563万元。 全年共安排支出2839万元,其中:人员经费176万元,比上年增长3%;国防支出18万元,比上年增长15.4%;上解支出1692万元,比上年增长1.4%;专项支出368万元,比上年增长31.4%;科学文化支出2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人大政协经费支出4万元,与上年持平;社会保障与就业1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商品和服务支出129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林水事务2万元,与上年持平;其他支出363万元,比上年增长11.6%(主要是政策性配套及其他列收列支);其他事业费20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招商引资支出了35万元,比上年增长16.7%;预备费20万元。 三、共克时艰、全力以赴,确保完成2010年预算收支任务 2010年,我们将认真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财政在保增长、促发展、调结构和惠民生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突出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 进一步加强增收节支的工作力度。一是强化征管措施,大力组织收入。强化税源台帐管理,搞好税源评估分析,严格实行税源动态监管;坚持推进财税“一体化”管理,增进工作协调,实行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实现应收尽收;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征管,全面启动非税网,依程序操作,减少人为操作的随意性,防止跑冒滴漏,挖掘财政收入潜力。二是抓好争资争项,增加可用财力。紧紧抓住“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改革契机,积极向国家和省财政部门汇报,多渠道争取上级财政资金。三是强化节支举措,确保财政平衡。按照先基本支出、后项目支出的原则,统筹安排全镇各项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厉行节约,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压缩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二) 进一步加强保障重点支出的工作力度。按照公共财政的理念,坚持保压相济,确保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有较大增长,努力实现社会保障的广覆盖,提升社会的和谐度。一是加大人员经费保障力度。二是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整合农业资金,支持农村小农水建设,推进病险水库治理,加大农业开发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持通村通组公路建设,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严格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加强涉农补贴“一卡通”发放的检查督促,确保补贴资金安全高效地发放到农民手中。 (三) 进一步加强深化财政改革的工作力度。一是应对“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是今年财政工作的头等大事,我们要认真研究改革政策,吃透改革精神,充分估量改革带来的冲击和利益得失,早作应对,稳妥处理,力争我镇既得利益不受损失。二是调整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根据上级有关政策要求,县级以下乡镇(区)不再单独设立金库,原财政体制方案已经到期,今年我们将按照政策要求进行调整。四是深化政府采购改革。在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覆盖范围、扩大政府采购规模的同时,严格执行“管办分离”,规范政府采购工作程序,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增强工作透明度,促进政府采购价格公允,提高政府采购实效。 (四) 进一步加强资金监管的工作力度。越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时期,越要实施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逐步建立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考评-体化监管体系。一是改进和完善预算编制方式。健全涵盖预算单位基础信息、财政管理业务基本信息的动态数据库,建立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互动机制,将预算执行的主体责任落实到部门单位,形成预算执行合力,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执行力。二是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将所有属于财政性投资、融资建设项目一律纳入财政投资评审的范围,严格实行“先评审后预算、先评审后招标、先评审后采购、先评审后拨款、先评审后决算”的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三是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整合财政、经管以及各职能部门工作力量,切实在事前把好立项审批关、事中把好资金使用关、事后把好监督审计关,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全过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强绩效评价,推进跟踪问效,对使用效益不高或挪作他用的项目要予以调整或取消。四是加强债务管理。近几年,镇财政为了保持正常运转、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融资额度逐年增加。我们在着力筹集债务性资金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同时,一定要严格审批,规范管理,注重效益,建立偿还机制,做到“借得来、用得好、还得起”,注重财政风险的控制与化解。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孕育着新的希望,承载着新的使命。我们将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镇人大的监督和指导,尽职尽责,埋头苦干,努力完成2010年财政预算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