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暨2011年
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1年3月6日在安福镇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镇财政所所长 金小平
各位代表:
我受镇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镇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查。
一、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我镇财政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认真执行镇一届人大六次会议的各项决议和决定,克难奋进,真抓实干,圆满实现了财政预算目标。
2010年,全镇完成财政总收入2835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税收收入2032万元,为预算的113.6%,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5%;财政专户收入803万元(包括站办所收入及财政专项收入305万元),为预算的100.9%,比上年增长8.5%。
2010年,全镇共实现财政支出2831万元,比上年增长10.8%,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人员经费176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8%(主要因素是津补贴提标、调资等),上解支出1905万元,为预算的115.3%,专项拨款368万元,为预算的108.4%,比上年增长12.6%;人大政协活动支出4万元,为预算的100%,与上年基本持平;社会保障缴费10万元,为预算的100%,与上年基本持平;老干活动经费6万元,为预算的100%,与上年基本持平;计生经费10万元,为预算的100%,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他事业支出16万元(含民兵预备役支出等),为预算的114.2%;招商引资支出35万元,为预算的116.7%;商品和服务支出121万元(含公务费、维修添置费、会议费、执行费、差旅学习培训费等),为预算的93.8%,较上年减少近30万元;预备费20万元,为预算的100%,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他列收列支项目支出160万元(主要指站所),为预算的112.8%,比上年略有增长。
回顾总结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狠抓收入组织,预算任务圆满完成。坚持以组织收入为第一责任,强化工作举措,力促财政增收,财政预算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一是强化合力抓增收。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财税征管机制,及时分解任务,经常开展调度,按月进行结账,力促均衡入库。全年共完成税收收入2032万元,其中国税完成1500万元,为任务的115%,地税完成532万元,为任务的100%。二是落实责任抓增收。认真贯彻实施非税收入执收责任制,坚持实施以票管收、网络控收、稽查促收,建立起了“单位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的网络管理模式,将非税收入全部赶进“笼子”。2010年完成非税收入350万元,同比增长20.6%。三是激励机制抓增收。镇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机制,对争资引项有功之臣进行奖励,去年全镇抓住上级有利政策共争取无偿资金达700多万元,有效地支持了镇域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服务发展大局,激发镇域经济活力。财政所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积极筹措资金,落实优惠政策,支持项目建设,培植涵养财源。一是全力支持招商。全年在财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挤出35万元用于招商引资,全年共引进各类项目16个,其中在建项目12个,投资规模7.69亿元,到位资金8920万元;签约未动工项目4个,投资总规模3.85亿元,涵养了财源,为今后我镇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支持基础建设。其中完成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投入242万元,硬化渠道4.32公里,清淤渠道6.06公里、堰塘20口,新建机耕道10.5公里,新建41千瓦机埠2处,完成了金峰水库除险加固;投资106万元完成了安全饮水管网建设,解决了望城、寒溪、农丰3个村172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城建投资490万元,启动城镇基础建设和环境整治项目100多个。城镇功能日益完善。三是支持扩大消费,认真抓好家电汽摩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补贴发放工作,全面推行“商家垫付、现场直补”发放模式,方便群众购买家电汽摩产品和兑付补贴,全年共发放家电汽摩下乡补贴资金309.7万元。
(三)改善民生福祉,公共财政特色彰显。坚持把民生民本支出放在财政支出的首要位置,积极筹措资金,调整支出结构,改善民生福祉。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去年全镇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913元,其中:发放低保资金768万元,救助城市低保对象3208名,农村低保对象486名,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发放就业补助资金145万元,开发就业岗位300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626人。今年我镇启动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8456人,参保率为100%,支持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通村公路、农业主导产业、生态家园、蔬菜基地等项目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大村级组织运转保障力度。对村、居委会按每年不低于4万元的标准予以保障。落实各项惠农补贴,通过完善乡镇财税信息网络平台,对35项涉农补贴实行“一卡通”发放,统一由县邮政储蓄银行打卡,全年发放总额2098.6万元。
(四)强化资金监管,财政绩效明显提升。坚持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狠抓财政监管。一是狠抓财政财务精细化。根据县财政局下发的《乡镇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方案》,严格开展自查自纠,对存在的资产管理、村帐乡代理等制度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及时调整、整改,修订装订成册,促进了各项财政财务管理更加规范。二是开展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清理检查。对2007至2009年的108项强农惠农专项资金进行了全面清理检查,查出违规问题2个,及时进行了督促整改,先后迎接了省市县督导组的重点检查,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镇财政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政增收的难度大。我镇由于工业基础薄、纳税大户少,财政收入增长缓慢,总量一直偏小。二是保障能力较弱。运转压力较大,特别是促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支出压力更大。三是资金调度困难。镇财政由于历史包袱较重,收支增长不同步,预算资金调度仍然非常紧张。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安排情况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对促进我镇经济社会长期平衡较快发展意义重大。2011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十二五”发展规划,紧扣2011年工作重点及财政改革目标,积极组织收入,保持适当的增长;从紧控制支出,继续过好紧日子;确保收支平衡,促进财政良性循环,为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结合我镇实际,2011年财政收支预算初步安排如下:全镇共安排财政总收入3168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2%。1、税收收入安排2148万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国税1568万元,比上年增长4.5%;地税580万元,比上年增长9.1%。2、代管财政专户收入540万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资产收益260万元,其他收入110万元,站办所收入170万元。3、财政专项收入480万元。
全年共安排支出3165万元,其中:人员经费180万元,比上年增长2.3%;上解支出2038万元,比上年增长6.9%;专项支出428万元,比上年增长16.3%;人大政协经费支出5万元,与上年持平;老干活动经费(关工委、老科协)6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计生经费10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社会保障与就业10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商品和服务支出121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林水事务5万元,与上年持平;其他支出279万元,比上年增长23.4%(主要是政策性配套、化解债务及其他列收列支项目);其他事业费18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招商引资支出了40万元,比上年增长14.3%;预备费25万元。
三、真抓实干,全力以赴,确保完成2011年预算收支任务
2011年,我们将认真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财政在保增长、促发展、调结构和惠民生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突出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增收节支的工作力度。一是强化征管措施,大力组织收入。强化税源台帐管理,搞好税源评估分析,严格实行税源动态监管;坚持推进财税“一体化”管理,增进工作协调,实行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实现应收尽收;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征管,全面启动非税网,依程序操作,减少人为操作的随意性,防止跑冒滴漏,挖掘财政收入潜力。二是抓好争资引项,增长可用财力。紧紧抓住“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积极向上级财政部门汇报,多渠道争取上级财政资金。三是强化节支举措,确保财政平衡。按照先基本支出、后项目支出的原则,统筹安排全镇各项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厉行节约,从严控制公用经费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二)进一步加强保障重点支出的工作力度。按照公共财政的理念,坚持保压相济,确保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有较大增长,努力实现社会保障的广覆盖,提升社会的和谐度。一是加大人员经费保障力度。二是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抓住水利建设年的契机,支持农村水利建设,加大农业开发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加强涉农补贴“一卡通”发放的检查督促,确保补贴资金安全高效地发放到农民手中。
(三)进一步加强深化财政改革工作力度。一是深化政府采购改革。在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覆盖范围、扩大政府采购规模的同时,严格执行“管办分离”,规范政府采购工作程序,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增强工作透明度,促进政府采购价格公平,提高政府采购实效。二是认真抓好改革对接。密切关注财政“省直管县”新体制的运行,关注相关配套政策的调整,争取体制利好;高度关注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相关信息搜集,加强改革政策研判,做实基础数据,争取财政利好。
(四)进一步加强资金监管的工作力度。以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健全财政管理机制,提高财政资金效益。一是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将所有属于财政性投资、融资建设项目一律纳入财政投资评审的范围,严格实行“先评审后预算、先评审后决算”的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二是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整合财政、经管以及各职能部门工作力量,切实在事前把好立项审批关、事中把好资金使用关、事后把好监督审计关,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全过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强绩效评价,推进跟踪问效,对使用效益不高或挪作他用的项目要予以调整或取消。三是加强债务管理。近几年,镇财政为了支持新农村建设、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融资额度逐年增加。我们在着力筹集债务性资金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同时,一定要严格审批,规范管理,注重效益,建立偿还机制,做到“借得来、用得好、还得起”,注重财政风险的控制与化解。
各位代表,2011年,我们将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镇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完成2011年财政预算任务。 |